(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7月29日,深铁物业旗下深铁睿城与万物云旗下研选家联合打造的首个家装焕新服务站在深圳龙海家园正式开业,标志着“轨道+家装”模式正式落地。
这一合作试图通过资源整合与标准化服务,解决传统家装市场“监管难、需求分散、信任缺失”等痛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焕新服务”。
深铁物业与万物云的此次合作,被视为物业行业从“基础服务”向“生活服务整合者”转型的典型案例。深铁物业依托轨道交通场景的社区资源,万物云则贡献其“蝶城+”生态的标准化家装服务体系,双方试图通过“设计-施工-售后”全流程透明化服务,重构业主与家装服务的信任关系。
8月7日,万物云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这只是一次项目上的合作。”
不可否认,家装行业长期存在的透明度低、服务非标等问题仍是挑战。一位上市家装企业负责人直言:“企业若不能真正解决性价比与真材实料问题,局部改造概念恐难奏效。”而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则提醒,物业公司需明确“服务协调者”角色,避免因介入家装业务而弱化监管职能。这场跨界试验能否成功,仍需时间检验。
资源互补下的“标准化破局”
“家装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消费者与企业的信息鸿沟。”一位资深家装专家表示,“业主往往因不了解施工流程和材料价格,陷入被动议价困境。”深铁物业与万物云的合作,正是试图通过标准化流程填补这一鸿沟。龙海家园服务站将家装服务拆解为天花吊顶、墙面翻新等8大标准化模块,并提供透明报价与24小时售后响应,以“菜单式服务”降低业主决策门槛。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认为,“这种模块化思路借鉴了万科地产的精装修经验,万科早年已将房屋装修部品标准化,如今将其复用至存量房市场,本质是工业化思维的延伸。”他进一步分析,深圳等一线城市存量房占比高,局部改造需求集中,标准化模块能快速匹配分散需求,“就像拼乐高,业主按需组合,企业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万物云公开透露,其“蝶城+”系统已沉淀超200个家装工艺节点标准,并通过自有工人培训确保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解决监管难题仍待验证。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表示:“物业公司需警惕角色冲突,若既当裁判员(监管装修合规性)又当运动员(提供家装服务),可能引发业主质疑。”
物业跨界家装的规模化想象与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万物云与深铁物业的此次合作是双方深化市场战略、拓展社区增值服务的举措。事实上,传统物业费收入见顶,家装业务毛利率却可达30%~40%。数据显示,万物云试点社区中85%的装修需求为局部改造,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
但规模化复制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地域适配性。“轨道交通社区多为政策性住房,业主预算敏感,而高端楼盘更倾向定制化设计。”张宏伟建议,未来可针对不同社区推出“基础版”与“尊享版”服务包。二是供应链管理。万物云目前大部分供应商来自深圳本地,若扩张至外地,需重建合作网络,“否则物流成本将吞噬利润”。
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则再次提醒风险:“家装是重口碑行业,一次施工事故就可能摧毁品牌信任。”他举例称,贝壳旗下圣都家装近期多地关店,部分因投诉率过高,“物业公司缺乏家装基因,更需借力专业伙伴”。
对此,万物云似乎早有布局。其“研选家”品牌专注楼龄10年以上房屋,通过社区驻点建立“熟人经济”。“物业管家定期上门检查房屋老化情况,提前推送焕新建议。”
张宏伟则认为:“轨道+家装”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三点。标准化能否坚持、口碑能否沉淀、资源能否协同。“如果深圳试点跑通,万科全国众多个在管项目将是下一片蓝海。但若急于扩张而忽视服务品质,很可能重蹈万链覆辙。”
这场跨界实验的终局,或许正如多位家装专家所言:“谁能把‘透明’二字做到极致,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