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一次记者会上突然向中国发难,点名要求中方立即下架并禁止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大量“恶搞裕仁天皇”的视频。他声称这些内容“侮辱天皇”,此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外界热议:为什么日本会在此时对中国网友的创意视频反应如此激烈?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个时机并不寻常,因为九三阅兵即将到来。
一、恶搞视频?更该聚焦的是历史真相
不少中国网友运用AI技术,将裕仁天皇的形象进行再创作,有的片段中他被处理成学狗叫的模样,有的则被“变身”为女学生跳舞。这些调侃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日本方面气急败坏。但实际上,比起这些网友创意,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裕仁天皇本人在二战中的真实罪行。
他曾亲自批准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纵容侵略东北;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签字背书,并下令攻击南京;他还批示设立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支持活体实验与细菌战。当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报告送至他面前时,他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对涉事军官进行嘉奖。这样一位对亚太数千万条生命的消逝负有直接责任的战争元凶,却因美国庇护得以逃脱东京审判,终生未曾就侵华罪行道歉。临终前,他甚至仅仅轻描淡写地说“遗憾的是低估了中国”,把侵略战争歪曲成“误判”。相比这些血淋淋的事实,网友的讽刺视频反倒显得格外“温和”。
展开剩余72%二、日本为何偏偏在此时跳脚?
实际上,调侃日本天皇的内容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日本政府却选择在这个时刻高调抗议。答案几乎不言自明——九三阅兵在即。
每年9月3日,中国都会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以阅兵展示国防力量,同时提醒国人铭记历史。与之相对,日本长期试图淡化战争罪责,力推国家“正常化”,即摆脱和平宪法的限制,恢复完整的军力与对外作战能力。
近年来日本的动作层出不穷:采购F-35B战机,将“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大幅提高军费预算,加快军事部署;不断尝试突破宪法限制,扩大自卫队在海外的行动权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网友对裕仁的讽刺,戳中了日本最敏感的神经——他们害怕历史伤疤再次被揭开,更不愿战争罪责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三、谁有资格谈“侮辱”?
日本官员指责中国网友“侮辱天皇”,却从未认真思考本国是否真正尊重过他国的历史伤痛。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暴行、强征慰安妇的事实至今没有得到彻底反省。日本教科书一次次淡化侵略,把殖民统治美化成“造福亚洲”;多位首相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向甲级战犯献祭。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历史和受害国人民的侮辱。
相比之下,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保持冷静而明确:正在核实相关信息,并重申中国的网络空间管理属于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干涉。态度平和,却立场坚定。
四、历史不容玩笑,更不容篡改
有意思的是,中国网友对待日本皇室人物其实存在明显区别。为何没有人去恶搞明仁天皇?答案很简单:明仁曾是首位访华的天皇,他对历史表现出真诚的反思,曾公开表达对侵略历史的“深切悲痛”,与其父裕仁的冷漠形成鲜明对照。
中国人一向爱憎分明:记住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警醒后人避免重蹈覆辙;批评裕仁,是为了追究侵略战争的责任,而非针对普通的日本民众。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想改善国际形象,就该选择直面历史、承认错误,而不是纠缠于几段讽刺视频。
结语:谁在真正“侮辱”?
日本官员口口声声说中国网友“侮辱天皇”,但真正侮辱历史、侮辱和平的,到底是谁?是制作AI视频的年轻人,还是拒绝承认战争罪行的日本当局?是调侃历史的网民,还是篡改教科书、参拜战犯的政客?
九三阅兵的意义,正是告诉世界:历史必须被铭记,和平必须被守护。如果日本真有诚意与亚洲邻国和解,那么第一步应当是正视过去,而不是竭力让历史被遗忘。
发布于:天津市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